
新湖南客戶端12月13日訊(通訊員 于瑩茜)鄉村振興,人才是關鍵。大盛鎮始終堅持把“人才”作為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,注重發揮人才的引領、示范、帶動和促進作用,通過引才、育才、留才,積極凝聚人才力量,助力鄉村振興。
廣開引進門路,充盈人才“蓄水池”。一方面,創新人才引進模式。充分發揮大盛鎮黨委作用,依托大盛鎮現有企業、產業,引導鼓勵在外企業家、專業技術人員、高校畢業生、退役軍人等優秀人才到鄉村振興一線干事創業;積極推行“項目+人才”“平臺+人才”模式,以產業集聚推動人才集聚,將“歸雁”變“留雁”、將“留雁“變“頭雁”、將“頭雁”變“群雁”;借助大盛鎮文藝演出、大盛鎮“村BA”等大型文體活動宣傳人才相關政策,積極引進各類人才。另一方面,厚植人才成長土壤。加大鄉村振興資金投入力度,不斷完善鄉村環境、基礎設施,增強人才吸引力,引導和支持各類人才投向鄉村振興事業,為人才到鄉村創業搭建好舞臺。青年農民吳里波曾在創業過程中遭遇養殖場地到期無法續約的問題,大盛政府在了解到吳里波的困難后,積極幫忙協調,最終找到了理想的場地,簽訂了30年的場地租用合同,解決了困擾許久的難題。在大盛政府的扶持和幫助下,成立了大盛鎮鐵塘村鵲巢湖鵲山雞繁育基地,擴大了養殖規模,規范了農產品產業鏈,不但實現了經濟創收,也帶動了周邊居民的就業。
加強技能培養,增強人才“硬本領”。一方面,培育新型職業農民。以農村青壯年、返鄉農民工、回鄉大學生等為重點,深度挖掘本地黨員、群眾中有一定產業發展基礎、有一定專業實用技術、群眾口碑好的黨員、群眾,通過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,重點培育出一批“有文化、懂技術、善經營”的“新農人”。另一方面,加強培訓交流合作。依托鄉村振興局、農業農村局專項培訓班、電子商務培訓、農業產業培訓等平臺,組織鄉村振興領導干部、業務骨干、致富帶頭人、村支兩委等集中輪訓,打造更加專業的人才隊伍,為鄉村振興戰略培養生力軍。今年,大盛鎮積極動員優秀青年參加“農民大學生培養計劃”、電商培訓、“黨建+鄉村振興高素質農民培育”專題培訓、高素質青年農民示范培訓等培訓班,打造更加專業的人才隊伍,為鄉村振興戰略培養生力軍。
喚起內心鄉情,發揮人才“強動力”。一方面,搭好干事創業平臺。依托村黨群服務中心、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平臺,介紹家鄉發展狀況,共謀發展思路,用鄉土情懷吸引人心回歸。易江村劉增運從小在廣州長大,常年在外發展,近年來感受到家鄉的發展越來越好,便返鄉與父母共同發展家鄉的土特產——大盛月餅。劉增運憑借著大盛月餅的傳統制作工藝、風味俱佳的味道以及與時俱進的營銷方式,迅速打開了銷售市場,不僅打響大盛土特產品的品牌知名度增加銷量,還帶動增加了周邊產業鏈群眾的收入。另一方面,健全人才激勵機制。始終堅持黨建引領,建立以業績為重點,品德、知識、能力為要素的評價指標體系,建強“鄉村振興人才庫”,把人才放在鄉村振興一線去評價,針對表現優異、成績突出、群眾公認度高的人才予以表彰獎勵,營造識才、惜才、愛才、敬才的環境。2023年,大盛鎮新發展黨員19名,培育村支“兩委”后備力量15名,表彰優秀共產黨員62名,優秀黨務工作者10名,優秀村黨支部書記5名。
栽好梧桐樹,引得鳳凰來。大盛鎮將繼續探索人才助力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,持續推進各類人才向鄉村流動,不斷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,為東安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。
責編:田文
一審:田文
二審:王坤
三審:張明
來源:東安縣融媒體中心
下載APP